与时间赛跑的安居密码
所属分类:
发布时间:2025-03-03
来源:
作者:



800多名工人昼夜奋战,12万平方米作业面机器轰鸣,当最后一栋楼提前38天封顶时,项目经理看着实时更新的智慧大屏,终于露出了笑容。
泾河新城崇文佳苑棚户区改造项目九期,西安市重点 “保回迁” 工程,比同类项目晚进场65天,却后来居上。不仅追平了进度,跑出提前封顶的加速度,更成为客户指定的同项目多家施工单位必须看齐的质量标杆!



“进场时图纸还在优化,但我们的施工节奏不能乱。”项目总工指着墙上的动态管理图解释。他们将整个工地划分为8个施工段,每天早晚两次调度会,像调节精密齿轮般调配人力机械。木工组老李对此深有体会:“上周还在3号楼支模板,这周就转到5号楼做二次结构,工具车跟着我们流动,走到哪干到哪。”
更见功夫的是工序衔接。当3号楼建到第8层时,电梯安装队已开始井道施工;19层还在主体施工阶段,3层的样板间已经施工完成。技术团队用BIM模型反复推演,把12道工序像拼图般精准嵌入立体空间,连混凝土养护时间都纳入进度表。正是这种“空间占满、时间不断”的穿插施工,让项目整体效率提升20%。





工地门口的电子屏上,各班组进度以百分比形式实时跳动。项目开展的“百日攻坚”劳动竞赛,把39个关键节点分解成268项具体任务。钢筋工班长王师傅指着屏幕说:“我们组承包的2号楼基础施工,比计划提前两天完成,每人都拿到了奖金。”
这种“进度看得见、奖励算得清”的机制,激发了各参建方的协作热情。混凝土供应商老周展示手机里的“应急响应群”:“有天夜里11点接到补料通知,三个搅拌站联动,12辆罐车2小时到位,比平时快了近一半。”





在构件堆放区,200块叠合板整齐码放,每块都贴着包含楼层信息的二维码。“这些构件三个月前就开始预制了。”技术负责人指着一块叠合板解释,“我们在土方开挖阶段就完成深化设计,厂家按编号批量生产,塔吊指挥扫码就能精准吊装。”
更值得称道的是技术创新。项目将铝模体系与构造柱、反坎等12处细部节点集成施工,把传统需要多次浇筑的工序一次成型。正在15层砌墙的瓦工小赵说:“现在厨房卫生间反坎不用二次支模,每天能多完成30%的作业量。”





深夜的工地依然灯火通明,安全员小刘盯着智慧平台上的定位系统,丝毫不敢松懈。目前,工地已实现AI视频监控在各个施工区域的全覆盖,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着现场安全。与此同时,AI 声光报警器的使用,一旦自动识别到人员靠近危险区域,便会立即发出 “请戴安全帽、临边危险” 等清晰指令。此外,塔吊安全可视化系统同样实现了全方位覆盖,对现场吊装作业以及塔吊司机状态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控,确保各类安全隐患能够被及时察觉并动态清零,为工地安全生产筑牢坚实防线。



该项目位于泾河新城崇文塔六路以北崇文塔七路以南,总建筑面积约177408.3平方米,包含11栋住宅楼,5栋商业配套用房及地下车库,建成后可提供1128套住宅,1507个车位。目前项目正处在装饰装修阶段。